遭4個兒子遺棄!85歲老人「吃雞飼料充饑」被鎖家中 「離世半個月」才被發現:為她感到不值

  • 2025-04-24 16:56

柴玉吉被發現時,已經死去將近一個月......

發現他屍體的孫子發出一聲尖叫,幾乎無法站立,屋子裡瀰漫著令人作嘔的腐臭味,床上的老人早已離去,只留下床頭僅剩的一點雞飼料,訴說著老人生前的凄涼遭遇,

更令人震驚的是,床前僅剩的一點雞飼料,正是老人生前五天的最後吃食,屍檢結果也證明,老人胃裡僅有的殘留物就是雞飼料,她居然是被活活餓死的!

大家都說「養兒防老」,她的四個孩子,生前竟無一人前來探望,他的兒子都去哪了?含辛茹苦將五個兒子養大的柴玉吉,又是如何落得如此凄慘的結局的?

含辛茹苦養育五個兒子

時間回到1927年,柴玉吉在天津出生,她家境優渥,父親是天津城裡小有成就的富商。

因家中條件不錯,她的童年並沒有經歷戰亂的顛沛流離,而是進入了私塾和新式學堂接受教育。

家中豐厚的財力,再加上那時天津城內多元的文化衝撞,她得以接觸西方進步思想和書籍,也讓她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,為將來參加情報工作埋下了伏筆。

接受先進教育的柴玉吉,並沒有養成富家子弟驕縱紈絝的性格,反而時常接濟難民。

像那個時代大多數的知識分子一樣,具有濃厚的愛國情感,在當時國內內憂外患、生死存亡之際,她毅然放棄了安穩的生活,追求革命信仰,道路上,柴玉吉也遇到了自己的摯愛。

兩人在最危險的時刻互相扶持,事後他們終於能卸下緊繃的神經,互相確定了心意,很快迎來了第一個孩子。儘管時局動蕩,物資匱乏,柴玉吉依然盡最大努力照顧孩子,不曾讓他受過饑寒之苦。

那時,在炮火的轟鳴聲中,將孩子緊緊抱在懷裡的柴玉吉,無論如何也想不到,孩子會在自己的晚年那樣無情的對待自己。

夫妻二人帶著孩子回到了北京老家。彼時的他們一無所有,家中的舊宅早已荒廢,二人便白手起家,修葺房屋,開墾土地,以微薄的收入勉力維生。艱難歲月裡,柴玉吉又先後生下四個兒子。

當時的年代都以生兒子為榮,生育了五個兒子的柴玉吉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。

然而,好日子尚未到來,三年自然災害席捲全國,飢荒蔓延,街頭巷尾儘是無力養育的棄嬰。

為了活下去,夫妻倆靠努力耕種度日,甚至不得不外出乞討。縱使生活再苦,柴玉吉依然省下能吃的糧食給孩子,自己卻常常以野菜果腹,硬是把四個孩子拉扯大

但命運似乎從不肯放過這個堅韌的女人,丈夫在最艱難的日子裡突發惡疾,沒能熬過去,撒手人寰。悲痛欲絕的柴玉吉沒有時間沉溺於哀傷,擦乾眼淚,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,繼續撫養幾個年幼的孩子。

日子一天天過去,孩子們陸續長大成家。柴玉吉始終惦念著他們,儘管物資匱乏,家徒四壁,還是盡最大努力為每個兒子準備了一間婚房。她知道,在這樣的年代裡,給孩子們一個立足之地,比什麼都重要。

最小的兒子老五結婚後,並沒有搬出老宅,還是和母親生活在一起,並承擔起了照顧母親、為母親養老的重任。

一碗水端平的柴玉吉,不忍讓小兒子吃虧,讓兒子們簽了一份協議,表示哪個兒子養老,就把老宅留給誰,所以在她去世後,老宅要歸老五所有。

老五有孝心,非常孝敬,老五的媳婦也對母親很好,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,軟不富裕,但也知足。

「養兒防老」變為空話

日子就這樣無波無瀾的過著,其餘兒子偶爾也會過來探望母親。

然而,命運再一次殘忍地將悲劇降臨到柴玉吉身上。

老五在應酬中突發惡疾,母子未及好好告別,他便匆匆離世,悲痛之餘,老五的妻子帶著孩子回了娘家,離開了這個傷心地。

屋漏偏逢連夜雨,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楚,久久縈繞在老人心間,柴玉吉神思恍惚,不慎將腿摔傷,卧病在床無法自理。

柴玉吉的養老問題,頓時成了家族的難題。

四個兒子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鵪鶉一樣的不願表態。最終還是老二開了口:當初把老宅給了老五,現在老五不在了,我們幾個輪流照顧,老宅以後該歸誰。

兄弟幾個各懷鬼胎,都想把老宅佔為已有,但是又都不願意贍養老人。

在各持己見中,老大和老二甚至動起了手,最終還是村委會出面平息了這場鬧劇。

為了公平起見,村委會商定,母親由四個兒子輪流照顧,一年12個月,一個兒子照顧3個月,老宅未來四人平分。

這個決議沒有偏袒任何人,但是大兒子以身體抱恙為由,推辭了照料母親的責任,將她交給二兒子。

但二兒子也照料的並不上心,他嫌棄母親不能自理,嫌棄母親身上臟,全然忘記了幼時,母親為了給他們一口飯吃去乞討的時候。

二兒子照顧了母親三個月,大兒子先前沒有照顧,這次理應輪到大兒子。

大兒子還是推三阻四,稱病逃避,二兒子又去和老三商量,老三也各種借口不肯來接老人。

長時間的推諉讓二兒子心生怨懟,他對兄弟的不作為感到憤怒與不公,而心中的怨憤最終化作了最殘忍的決定——他一氣之下將柴玉吉鎖在了老宅。

晚景凄涼令人唏噓

柴玉吉被鎖在了老宅半個多月天,這期間沒有一個人過來給她送飯送水。

據說,人在瀕死時刻,大腦會回溯自己的一生,無數的記憶片段如潮水般湧來,從童年的天真無邪到成年後的喜怒哀樂,所有的經歷在瞬間一一閃現

在生命彌留的最後的時光裡,柴玉吉蜷縮在破舊的被子裡,不知她是否會想起年輕時的自己,那個在戰火中背著孩子逃難、在飢荒年代為了讓孩子吃上一口飯而四處乞討的母親。

那時的她多麼堅韌,從未向命運低頭,可如今,在物質條件逐漸富裕的今天,她竟然要餓死在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手裡。最終,柴玉吉在無助與絕望中永遠閉上了雙眼。

曾經為家庭付出一生的母親,最終卻死於自己親生兒子的冷漠與私心。而那座曾承載無數歡笑、也飽含風霜的老宅,最終見證的,是人性的悲涼與親情的破裂。

柴玉吉去世大半個月,都沒有人發現。

最終還是老五的兒子來看望奶奶,結果發現老宅落了鎖,他翻牆進去,發現屋子裡傳來一股腐臭味。當他掀開角落床上的被子時,眼前的景象令他驚恐萬分,發出了尖叫。

尖叫聲引來了鄰居的注意,人們立即報警。得知消息的兄弟四人,這才發現,這半個多月裡,竟無一人去看過母親。

警察收到消息後,趕到現場,屋子裡並沒有食物的痕迹,唯有炕邊的一個飼料袋子,殘留著幾粒暗黃的雞飼料,暗示著老人生前的凄慘......

圍觀的鄰居們站在門口低聲議論,皺眉嘆息。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婆婆顫抖著說道:這老太太一輩子省吃儉用,拉扯大幾個兒子,到頭來竟然是這麼個下場……

另一位大爺狠狠地啐了一口,憤憤不平地罵道:畜生啊!自己的親娘都能這麼對待,真是喪盡天良!

而在一旁,柴玉吉的四個兒子羞愧的站在那,被人群中指責的目光刺得後背發涼。

其中一個中年男人面色鐵青,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角,額頭滲出了冷汗,低著頭不敢言語,他正是把柴玉吉鎖起來的二兒子,此刻他才知道自己釀成了多大的錯,也明白自己終究難逃罪責。

誰也不知道,他額頭的冷汗,是為自己對待母親的行為愧疚,還是為即將到來的法律審判害怕。而無論怎樣,慘劇都已造成,無論是從法律還是道德角度,都會讓他們付出應有的代價。

孝順,要靠法律,還是靠良心?

最終,法院以遺棄罪判處二兒子有期徒刑三年,大兒子、三兒子有期徒刑兩年半。這樁荒誕的鬧劇,自此才算落下帷幕。

自古以來便最講究孝道,孝順父母不僅是道德要求,更被視為衡量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標準。然而,在現代社會,這種千年流傳的孝道觀念正在遭遇極大挑戰。

當我們還在討論「如何更好地孝順父母」時,現實卻不斷上演著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案例——子女不贍養老人、虐待老人,甚至發生了柴玉吉這樣的悲劇,活活餓死在家中。這一切,讓人不禁質疑:孝順,真的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嗎?

無獨有偶,這樣的事例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新聞裡出現了。

2022年,杭州一位90歲老人獨居家中,三名子女均事業有成,卻無人願意照料她,理由是「忙」「不方便」,最終老人因長期營養不良,病倒在家中,直到房東察覺異常報警,才被送往醫院。孩子們趕到時,並不是來照顧她,而是爭奪遺產。

當父母不再「有用」,當他們不再是「經濟投資」,孝順是否就變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?

雖然法律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,但現實中,這條法律的執行力極低。

很多老人即使被子女遺棄,也很難真正通過法律追責,因為法院很難強制執行「子女必須陪伴、必須照料」。而不孝順雖然會被人批評,但沒有法律強制手段,很多人依然無動於衷。

面對這種變化,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孝道適應時代變化,並找到合理的老年人贍養方式。可以讓法律更具強制性,讓「孝順」成為一種可執行的法律責任;也可以完善養老體系,讓養老成為一種社會責任;還可以在學校加強孝道教育,讓更多年輕人學著加強與父母的情感維繫。

在柴玉吉的悲劇中,我們看到的是孝道文化與現代思想的強烈衝擊。從傳統社會的「孝順是天經地義」,到現代社會的「孝順只是道德約束」,再到一些人的「孝順是額外負擔」,這一變化值得每個人深思。

文章來源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